工作指引乃根據《基礎教育課程指引》請參閱課程議會2014年編訂的《基礎教育課程指引─各盡所能‧發揮所長﹝小一至中三﹞》分冊八「有效益的家課─鞏固學習、加 強理解、建構知識」。希望指引能協助老師清晰學校改善方向及工作要求。工作指引建基於對教育的信念,相信每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及具有學習的能力,教師須培養學生多元智能、讓學生發揮潛能。
建立清晰的家課及學習評估政策,持續性評估與總結性評估並重,並引入多元化家課及評估模式,使能更全面地評估學生的學習成效,達致以評估促進學習的長遠目標。
1. 確立家課的目的:
2. 基本方針:
1. 評估目的
2. 基本方針
3. 全學年評估實施運作程序
發展項目 |
評估形式及重點 |
記錄、報告及回饋形式 |
參與者 |
在學科的學與教中培養共通能力 |
進展性評估: -鼓勵學生在課堂上多發問 -在課堂上及評估中多問開放式問題 -在課堂上,加強小組活動,如討論、合作學習等 |
-於共同備課時加入進展性評估的討論,例如:有效的提問、開放式問題、小組活動、數學實作題、時事評論、觀察學生的行為和表現等 -於課堂上多鼓勵學生發問 -於課堂上多問開放式問題,並接受合理的不同答案 -於課堂上加強小組活動 -於共備觀課中重點觀察小組活動、溝通能力、協作能力及提問技巧 |
-教師 -學生 -家長 |
各學科的學習單元 |
進展性評估: -回饋學與教 |
-在每一課或每個單元結束前進行進展性評估,例如:默書、評估課業、單元評估或小測 -多留意學生在課堂的反應,並給口頭評語 -利用共同備課時間分析學生課堂表現及探討回饋策略 |
-教師 -學生 |
各學科所掌握的知識和應用 |
總結性評估: -量度成績 -回饋學與教 -促進學習,提高學與教的成效 |
-在學期完結前評估學生在各學科所掌握的知識和應用,主要以紙筆形式測考 -學生的評估結果可用等第或分數報告 -於考試中加入開放式問題,並接受合理的不同答案,能加強學生的溝通能力、批判性思考能力和創造力 -考試卷引入擬題大綱指引,方便試後的試卷檢討及診斷學生在學習上的情況 -科任利用共同備課時間進行評估檢討,分析學生的表現,檢視及修訂有關的學習目標、對學生的期望、課程設計及內容、教學策略及活動,使更能配合學生的需要和能力 -向學生提供有效益的回饋和具體建議,他們知道如何改善學習 |
-教師 -學生 |
學習階段所掌握的知識和應用 |
總結性評估: -量度成績 -回饋學與教 -促進學習,提高學與教的成效 |
-利用「全港性系統評估」,幫助了解學生在第一及第一學習階段後中、英、數三科的一般水平 -分析成績及表現,並根據所得資料制定改善學與教成效的計畫 |
-教師 -學生 |
全方位學習 |
進展性評估: -評估學生的學習經歷 |
-評估學生的學習,例如觀察態度的轉變、經驗分享、成果展示 -評估學生的演示或陳列習作 -評估學生的匯報內容 |
-教師 -學生 -家長 |
照顧學生學習差異 |
進展性評估: -提供不同程度的進展性評估課業 總結性評估: -為能力稍遜學生提供支援 |
-於評估卷中加入開放式問題,並接受合理的不同答案,以加強學生的溝通能力、慎思明辨能力和創造力 -為不同能力的學生提供不同程度的進展性評估課業 -在家長簽署同意書後,為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 生提供支援及調適。例如: - 抽離考試,由個別老師監考 - 調整考試時限(例:最多加時25%) - 放大試卷的字體 - 調整答題形式 - 為學習能力稍遜學生於期考後提供補課及補 考的機會 - 定期收集數據及意見,檢討支援的效度 - 評估支援須按學生的情況作出適切的調整 |
-教師 -學生 |
Copyright © 2024. Kam Tin Mung Yeung Public School, All Rights Reserved